职场资讯 > 职场生涯 > 正文

任康磊: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HRBP

2019年09月19日 10:09建材网任康磊

HRBP即为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作为一种新型的HR角色,在诞生之初就备受热捧,各大企业都纷纷设立HRBP岗位。可是,推行多年,却发现HRBP空有概念,却少有成绩,大多数企业的BP总是不得其法。

自我感觉良好却频频被业务部门吐槽:

有人说HRBP高高在上,明明不懂却对业务指指点点;

有人说HRBP就是了解一点业务皮毛的招聘官;

还有人认为HRBP就是业务部门助理

我们先来看一下HRBP的产生背景。

随着戴维·尤里奇提出人力资源“四角色模型”与“三支柱模型”,这套方法论在近几年国内外企业管理和咨询领域引用颇多。

什么是“四角色模型”?

就是根据着眼于“战略/决策/未来”还是着眼于“日常运作”的不同、更加关注“程序/流程”还是更加关注“人员”的不同,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分为四类: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合作伙伴、任务与实施方面的专家、员工的坚强后盾、持续变革的推动者。

什么是“三支柱模型”?

就是根据“发现问题”、“设计方案”、“交付执行”三类工作性质的不同,将人力资源管理应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分为三类:一是SSC(Shared Service Centre共享服务中心),二是BP(Business Partner业务伙伴),三是COE(Center of Expertise专家中心)。

这就把HR管理者的定位,聚焦到“4 3”种角色。

中国这么多传统企业对这个“4 3”的应用效果怎么样呢?

现在看,大多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多还停留在事务性、功能性的阶段,直白的讲就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版本太低,而“4 3”是一种高级版本,中国传统企业很难支持运行。

但许多传统企业又特别喜欢西方管理理念,于是就坚持引进,而且做了适当的本土化改造,所以我们能看到现在很多大型传统企业里面都有HRBP、SSC和COE。但是实际的定位和工作却和尤里奇原本的方法论大不相同。基本是一个企业一个样,还有许多企业HRBP成了“鸡肋”,被说成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看不到业绩、不好评估价值。

我们也可以看到后来网上有许多关于HRBP定位的文章。有的说HRBP应该这样,有的说应HRBP该那样,有的说干脆不要HRBP,尤里奇的东西根本不适合中国企业,都有观点和看法,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景中,都有一定道理。

抛开那么多不同的场景,如果只从一个点出发,HRBP应该怎么刷自己的存在感呢?我认为,关键的点是,要想办法让老板、让业务部门感受到你存在的价值。

有句话叫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做HRBP的天天喊着人力资源能给企业创造价值,但是你创造的价值在哪?老板有什么直观的感受?从财务上有什么体现?我们不把这些事情明确出来,而且让老板感受到的话。老板怎么真的相信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公司里面老板关心哪一类人?一般的公司,不出什么意外的话,都会是营销人员!为什么?因为他们能直接给企业带来了业绩!你可千万别一边嘴上说为了公司利益,我们能给企业创造价值,一边又抱怨老板总是偏向营销人员。他不偏向才奇怪呢!

我们要想办法让自己像营销人员一样,用数据来表达自己,用业绩来标榜自己,用价值来证明自己。

多接触营销部门、业务部门了解学习业务知识,多问老板一些业务上的问题,把公司的经营模式、产品定位、业务流程、目标顾客群等等这些问题都搞明白,把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关键点、需要提高的方向都搞清楚。

做人力资源规划时,少说些长篇大论的背景、意义、方法、工具,多和公司的经营战略、业务活动做匹配,并落实到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之中,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的切实行动中。让老总感受到,人力资源和业务开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其实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有效的一个数字是劳动效率的提升,这直接代表了单位人员产生的价值在提升。而且当这个提升的数字跑赢了销售提升之后,将会更直接的证明你的价值?

什么意思?比如公司去年的销售业绩提升了10%,但是公司的劳动效率却提升了20%,这说明了什么?如果公司人数不变,销售提升10%,劳效本来就应该提升10%。但是现在提升了20%。

说明现在做同样的工作,要么需要的人变少了;要么人们操作的更快了;要么人们创造的附加值更高了。总而言之是劳动效率是真正提高了,而不仅仅是因为销售业绩的提升而只是让劳效在数字上有所提升。

我们在让人力资源体现价值的时候,也不需要过分的强调一些管理技术,或者人力资源术语。有的老总喜欢全国跑着接受培训,一看到某个理念好,恨不得自己企业马上就变成人家那样!于是回来以后在公司内部大肆学习推广,可结果往往无疾而终。

一些过分追求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好像也被这种老总传染了似的。在公司内张嘴闭嘴就是各种模型、各种方法论、各种工具。或者是出去学习了阿里、华为、腾讯的做法之后,回到公司就死搬硬套,结果也是水土不服。

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一定要看这种管理模式适不适合企业,能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马车比赛从F1赛车中吸取经验是可以的,因为两者有着同为“竞速”的相同点,但一定也要看到不同点比相同点更多。但是很多HR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愿意羡慕人家别的公司怎么做,抱怨自己的老板理念差、不支持自己。

德鲁克说过:管理首先是一种实践,所有的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为大众所接受。管理的精髓在于行,而不在于知。

人才栏目全新上线
请选择意向职业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职业,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意向职业
(请需要选择行业站后才能选择意向职业)
请选择意向人才地区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地区,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人才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