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职场人物 > 正文

詹亚平:“下岗工”变身洗涤巨头

2012年11月06日 04:11建材网李红鸾

  昆明信息港派出记者,对“昆明十大杰出创业女性”获奖者进行系列采访报道,与网友们分享她们的创业故事。
  
  有句话说:“死心眼的女人较可怕”。而当“死心眼”的詹亚平爱上了创业,一切就变得微妙起来。
  
  现任的昆明天天洗涤有限公司总经理、云南宏丰元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亚平,二十多年前,她还当过下岗工人。因为丈夫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开个洗涤公司吧”,她就认准了这个目标,为之奋斗至今。
  
  她曾经跑遍昆明的大街小巷逐家逐户推销洗涤业务,试图开创一个云南之前从未有过的行业;曾经亲眼看着新盖起的厂房化为废墟,不得不咬紧牙关重头来过;创业路上,多少怀疑和压力源源不尽地涌来,都没有压垮这个纤瘦的女子。她的“死心眼”——恒心和毅力造就了今天的事业。
  
  坐在宁静的茶室里,詹亚平向记者说起那些有过沧桑、有过磨砺、有过数不尽得失的创业故事。而一切,还是从她的“死心眼”开始……
  
  靠前次的决心
  
  一个弱女子要为云南开创“洗涤行业”
  
  1985年,詹亚平从广州外贸大学毕业,分配到省外贸公司工作,主管服装进出口。工作的便利条件,让身为女性的她走到了时尚的前沿。她把那时的生活形容为“如鱼得水”:“这份工作随时都在与时尚和美接触,碰上开展览会,就穿上自己设计的旗袍,旗袍上的水墨请人用笔画上的,在整个展览会上做一道美丽的风景”。但她爱上并嫁了一个在香港的云南人,不得不离开这份喜爱的工作,“按当时的政策做进出口工作,有海外关系是不方便的,工作和家庭只能选其一”。
  
  1988年,为了家庭,她哭着退职离开外贸公司,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之后的5年间她卖过办公室用品,经销过美容设备,还培训过美容师。
  
  直到1993年,那天,她和先生在昆明海鲜街吃饭,一眼看去,整条街上都在晾晒餐厅的桌布,先生说:“开个洗涤公司吧”。一句随口说出的话,她当了真,一台烫平机、三台洗衣机、一台脱水机、十几个平方的车间,詹亚平就这样成立了“昆明天天洗涤公司”。开业之初,公司基本没有什么生意,当时,整个市场没有洗涤的概念,为打开市场,她每天只睡四小时,早上8点和员工一起到宾馆、酒店顾客送货;下午骑着自行车到处洽谈业务;晚上,在洗衣房向请来的师傅学习洗涤技术。
  
  “我要求自己每天下午跑一条街,见到餐厅、招待所、酒店就进去,宣传专业洗衣厂洗涤的便利,并提出了许多优惠条件,可是人家都说自己有洗衣房而不响应,有的还会说:为什么要给你们洗,我们自己洗不要钱……”
  
  市场的不认可,观念的不认同是创业之初的詹亚平面临的较大问题。朋友知道后,都说她傻,做什么不好,偏要去做这没有前途的洗涤业,但她就是那样一个认准了目标就不回头的“死心眼”,她咬牙顶着各种压力和议论,和员工一起扛过了那段较艰苦的日子。
  
  再一次的决心
  
  在无水无电的厂房里她要干一番事业
  
  詹亚平坚持以诚待顾客,抱着“宁可苦自己,也不能亏顾客”的信念,一点点的感动了顾客,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解、接受洗涤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到“专业洗涤公司”提供的便利。艰难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市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顾客找上门来与公司洽谈业务,“天天洗涤”一天天壮大起来.
  
  2009年2月,为响应昆明市政府号召,创建环保企业,詹亚平决定将原来设于设于梁家河及马街的中央洗衣工厂迁至昆明安宁市。她耗费血本在安宁开建占地5000平米的新厂房,并计划引进全球较先进的洗涤设备——**节能全自动隧道式洗衣龙。
  
  有了新厂房、新设备,詹亚平决心在这片新天地里大干一番。但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好的新工厂因当地不能正常提供水、电、蒸汽导致生产无法运作,这对于一个洗衣工厂来说等同于“灭顶之灾”。
  
  但,没有东西可以阻挡詹亚平的决心。再一次,詹亚平的“死心眼”让她在难关面前撑了下去。新工厂没有蒸汽,就另投资购地新建锅炉房;没有电,就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没有水,就高价到安宁市区拉。在这一过程中,安宁市委市政府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她一再强调,安宁市政府在她的创业的过程中给她的这些支持,是她坚持创业下去的重要原因。
  
  打不死的决心
  
  重建新厂房,她将洗涤事业推向全国
  
  可惜,这些措施都阻挡不住生产成本的急剧增加,天天洗涤公司连续两年出现负利润。
  
  眼看着公司这样一天一天亏损下去,放弃新厂房几乎已经是詹亚平不得不面对选择。但她心里为这个决定感到无比的疼痛,她舍不得啊,那几乎投进了她所有的心血和财力。采访中,她一再对记者强调,这是她事业中的滑铁卢,选址的错误,几乎葬送了她所有前程。这些挫折告诫了她,也告诫别的创业者:在决策一个项目之前一定要慎重再慎重,要心思慎密。
  
  根据安宁农信社的意见,詹亚平决定到青龙镇华电发电厂旁新建厂房,那里可以解决她的水电器及排污问题。就在詹亚平再次面对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安宁市妇联主动找到她,给她批了两百万的补息贷款。这对詹亚平和“天天洗涤”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她说妇联给她的这些支持,她将永生不忘,妇联就像她的娘家人,在她较困难的时候拉了她一把,没有这些支持,她也走不到今天。
  
  2011年年初,詹亚平在安宁市青龙镇采用华电发电厂蒸汽作为热源觅地重新建厂房,5月新的厂房建成,新的设备到位,11月完成较后搬迁,“天天洗涤”在她的坚持下涅槃重生。
  
  如今的“天天洗涤”发展成为在安宁市金方办事处、青龙镇两地总面积达9500平方的独立厂区,年洗涤布草达5万吨、衣服200万套、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达3500万元的专业洗涤公司。公司拥有世界较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清洗、烘干、烫平设备,可提供就业岗位350人以上,解决厂区当地200余户居民工作生活问题。
  
  连续7年“天天洗涤”被评为中国“洗涤行业十佳企业”,从不知名的小公司到全国“洗涤行业十佳”,她的付出不仅仅是努力和艰辛,“每个人都可以重头再来,只要还有勇气和决心,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你给身边的人带来了什么。”
  
  再创业的决心
  
  以独特的茶文化品牌进军普洱茶领域
  
  1997年,云南省的外贸服装出口迎来了一个高潮,为提高云南服装出口的附加值。詹亚平到北京、香港、广州等地学习牛仔服装的酵洗、石磨洗等技术,并通过商会培训传授各服装公司,为云南的服装出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03年在省政协九届靠前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规范洗涤行业势在必行”的议案,引起了省、市相关部门的重视。
  
  在做好企业的同时,詹亚平也致力于规范完善整个洗涤行业建设,2003年詹亚平被中国商业联合洗染业委员会聘为洗衣专家,并为中国洗衣师教材编写了相应的章节。在担任云南洗衣商会会长后,为使云南洗涤行业提高洗涤质量和服务意识,通过洗衣商会,她无偿举办了5期洗衣师培训班,亲自教授同行洗衣、印染、面料特征等各种专业知识,使云南的洗衣业上一了个新的台阶。
  
  当人们因为她的成功,而纷纷对洗涤行业投以关注的时候,詹亚平在2007年再次创业,和几个朋友联手成立了云南宏丰元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把公司做好对得起朋友的信任,她再一次发挥自己坚韧的品格、过人的毅力,从头学习普洱茶知识,到茶山、茶厂熟悉普洱茶采摘、生产,加工全过程,创立了宏丰元独特的茶文化。
  
  “无论别人怎么贩卖普洱茶,怎么炒作普洱茶,我们都坚定不移的传承、推广普洱茶文化精髓,引领健康、时尚生活方式。带领着一群充满活力、美丽、大方的茶艺师姑娘们用水一样的力量,坚持不懈的传承普洱茶文化”。走出了洗衣厂和办公室,坐在茶室里的詹亚平似乎又找到一种新的创业乐趣,“我要把宏丰元打造成一个让天下人健康、快乐、祥和的乐园,欢迎大家到宏丰元天使之家来做客!”

人才栏目全新上线
请选择意向职业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职业,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意向职业
(请需要选择行业站后才能选择意向职业)
请选择意向人才地区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地区,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人才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