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职场人物 > 正文

苏丹瑞:离开高盛建掌上灵通 找当地人做CEO

2012年12月11日 04:12建材网

  对于中国的IT创业者来说,掌上灵通曾是一个创业传奇。
  
  1999年创立,这家公司只投入500万美元,在2004年上市时市值却超过5亿美元。
  
  这家创业公司的孵化者之一,是一个叫做苏丹瑞的美国人。
  
  他的商业嗅觉,在1999年就把他带到了只有1500万移动手机用户的中国。他赌定,在中国移动通信领域会有美好前景。不过,这在当时被别人称为“极为疯狂的判断”。
  
  “疯狂的判断”
  
  上世纪90年代,苏丹瑞在高盛伦敦工作的时候对移动通信领域发生强烈的兴趣。苏丹瑞在欧洲亲眼目睹了欧洲移动用户的崛起,短信和数据业务也迅速增长。
  
  在当时,美国用户的使用比例还相对较低。苏丹瑞一直有一种感觉,这是少数欧洲比美国领先的领域之一。
  
  于是,苏丹瑞不断和朋友讨论这一现象,也有人开始提醒苏丹瑞移动通信在中国的发展潜力,这让苏丹瑞的想象力大爆发。
  
  对于一个外国人而言,做一个对中国市场的判断相当困难。除了一些技术派人士相信中国移动通信或者大有可为之外,大部分商人对苏丹瑞表达了负面的看法,甚至包括中国的商人。
  
  苏丹瑞告诉老板要去中国,并且打算投资和建立一家与移动相关的公司时,老板的靠前反应就是眼前的这个人疯了。那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刚结束,高盛在中国有一些投资极为糟糕。
  
  其实苏丹瑞自己都不能确定是否看清楚了大趋势。他只是简单地坚信,从十年或者二十年的跨度来看,中国会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地方。
  
  看到大部分人对手机在中国的应用如此不看好,反而让苏丹瑞很兴奋。苏丹瑞在高盛的一位合伙人老板曾经致信一位前高盛大陆籍高管,这位资深人士回信中直言不讳地认为这项生意“非常有风险”,“他是个外国人,他无法理解在中国只有部队和国有企业老总才用得起手机”。
  
  于是,苏丹瑞在伦敦雇了一个中国学生,要求她向中国移动各省分公司打电话,包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只问他们简单的问题,比如目前拥有多少移动用户,在一年内会增长到多少?
  
  这项调查显示,尽管当时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大约在1500万移动用户左右,中国在90年代末其实已拥有2000万到2500万移动用户。更重要的是,和这些移动公司的市场部人员交流下来,苏丹瑞能得知未来每个省新增用户都达到100-200万用户。
  
  “所有的省份加起来,突然你发现这些人在告诉你:在一两年内,中国移动用户将达到4000万。”苏丹瑞回忆。
  
  “我有一种年轻人的热情,当许多人说不的时候,我却相信这是对的。”受这种热情的驱动,以及调查给予的信心,让苏丹瑞下定决心登上下一班去中国的飞机。
  
  这就是苏丹瑞十年前在中国创业的开始。
  
  全能CFO
  
  苏丹瑞退出高盛,从伦敦搬到上海,加速了新公司的成立步伐。
  
  掌上灵通较初的创业团队就相识在伦敦。当时他们还是留学生。起先这三四人的小团队一直在伦敦会面,后来逐步回到上海,通过招人逐渐建成完整的团队。
  
  较早的日子里,苏丹瑞的价值体现两个方面。其一,设立一个清晰的愿景,为公司撰写商业计划,建立清晰的流程、经营发展和招聘计划。
  
  在1999年,就像他坚信中国移动通信的潜力一样,他相信在上海有很多聪明的人才,他们的收入极低,非常想到外资企业工作。掌上灵通找到的靠前批100名员工,是从199年底开始,到2000年年中结束,才花了6个月。
  
  其二,必须确保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在此之前,掌上灵通大部分的资金来自苏丹瑞、创始管理层,以及苏丹瑞以前在高盛的老板们。
  
  危机很快出现。因为不断招聘员工致使公司成本升高。在2000年年中,掌上灵通的账上甚至没有了资金,靠前次让苏丹瑞觉得重大挑战来临了。
  
  “大多是情况下,很多人等资金等了太久,如果你有清晰的愿景,钱早到比晚到好。”苏丹瑞说。那时,融资的重要性开始体现出来了。
  
  他曾经收到的25封关于融资的邮件回复中,有一些大型机构的投资人断然告诉苏丹瑞,他的商业计划书没有意义,因为中国没有足够的手机用户。
  
  面对这样的冷遇,在这较初的半年中,苏丹瑞的回应是一周7天不间断的工作。现在他已经不记得这一切是如何完成的,只记得满眼都是工作。

人才栏目全新上线
请选择意向职业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职业,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意向职业
(请需要选择行业站后才能选择意向职业)
请选择意向人才地区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地区,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人才地点